健康适龄的人定期适量献血,能加快血细胞更新,促进新陈代谢,更有利于健康。采供血机构医护人员按《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筛选出符合献血条件的健康人,通常都没有不良反应,极少数献血者会在献血过程中出现局部或全身不适等情况,那么到底什么是献血不良反应?如何预防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呢?
献血不良反应的概述?
按照《献血不良反应分类指南》分为局部表现、全身表现和单采血液成分相关不良反应。按照严重程度分为重度与非重度献血不良反应,其中绝大多数献血不良反应是非重度献血不良反应,少数较重,可出现一过性晕厥、抽搐。献血不良反应是极少数献血者在献血过程中或献血后出现的头晕、恶心、面色苍白、出汗、呕吐,甚至晕厥等全身不适表现,或穿刺部位出现血肿(瘀斑)、疼痛、过敏等局部表现。据相关数据统计发现,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1%。献血不良反应经对症处理和必要的护理后,均很快恢复正常,且无任何后遗症。
发生献血不良反应主要原因有哪些?
主要原因为情绪紧张、焦虑、恐惧、晕针、晕血等,导致这些原因主要是初次参与无偿献血,对献血不够了解引起情绪紧张、恐惧、担心;或献血前疲劳、空腹/低血糖、饥饿、睡眠不足、饮酒、长时间未补充水分、穿刺疼痛、体位改变(从卧位变为坐位或立位,从坐位变为立位)或长时间站立等因素也会引起献血不良反应。
如何预防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
1.消除献血时的紧张、焦虑心理:献血前要了解无偿献血相关知识,健康人的血容量占体重7-8%,1次捐献全血量200-400ml,占血容量的5-10%,捐献后身体会很快进行自我调节,通过适当补充水分后,一般在采后1-2小时血容量恢复到采前水平,所以不必担心影响身体健康。
2.献血前避免过于劳累,保持充足的睡眠,不饮酒,适当吃些清淡饮食,适量饮水,增强积极参与无偿献血信心,做好献血的心理准备,切忌空腹献血。
3.献血时分散注意力,舒缓紧张情绪。提高穿刺技术,缓解穿刺疼痛,指导献血者进行下肢肌肉收缩和舒张活动,密切观察献血者脸色和面部表情,准确判断是否发生献血不良反应并及时处理。
4.献血后在采血现场休息15分钟以上,感觉无不适才离开采血现场。
5.献血者在离开采血现场后,要遵从采血护士交待的献血后注意事项。建议清淡饮食,多饮水,食用易消化的食物和水果,保证充足的睡眠,24小时内避免剧烈运动,不饮酒,不开长途汽车,不高空作业和过度疲劳等。
出现献血不良反应如何做?
1.局部表现的献血不良反应:常发生血肿和瘀斑为主,主要取决于采血技术和正确按压针眼有关。若采血中出现血肿,应立即停止采血,将献血者手臂抬高至心脏水平以上,持续按压穿刺部位10-15分钟。拔针后出现血肿,主要是对穿刺部位未进行有效按压止血(按压部位不正确、力度不够、时间过短,或衣袖过紧影响止血),离开采血现场后过早撕脱穿刺点创可贴(创可贴保持4小时以上)造成出血,或献血者手臂用力或提举重物致穿刺点出血所致。出现血肿在24小时内应局部冷敷,防止针眼处继续出血;24小时后局部热敷,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有助于瘀血吸收,瘀斑的消散。其他局部损伤表现应及时反馈给血站医务人员指导处理或就医治疗。
2.全身性表现的献血不反应:在采血现场发生时立即停止采血,献血者移至空气流通处,松开衣领,平卧并抬高双腿降低头部位置,以增加脑部供血量,将头偏向一侧,通常经过短时间休息即可恢复;如出现晕厥时可掐人中、按揉合谷等帮助其缓解。给予献血者鼓励和安慰,分散注意力,通过心理疏导缓解其紧张焦虑情绪,并饮用糖盐水,嘱其反复做下肢肌肉收缩和舒张活动,症状不能缓解时应尽快送医院救治。
献血者离开采血现场后,如出现头昏或虚弱冒汗等不适,应立即采取下蹲或平卧位休息,同时反复做下肢肌肉收缩和舒张活动,症状缓解不宜急于站立,要缓慢站立。
只要我们按照科学方法,在献血前饮用适量含盐饮料,做好充分准备,献血中与医护人员积极配合,做好献血后的注意事项,献血不良反应是可以避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