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简体中文 繁体中文
热门搜索:巴中血站献血流程血液知识
网站首页 工作动态 安全生产 血液知识 无偿献血 临床输血 法律法规 人力资源 信息公开
组织结构 投诉意见箱 调查评议 质量管理 资料下载 献血地点 党建工作 视频播放 健康生活
栏目导航
热点新闻 无偿献血 临床输血 教育培训 法律法规 人力资源 党建工作 健康生活 信息公开 血液知识 组织结构 工作动态 安全生产 质量管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专题栏目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 党史学习教育 巴中市卫生健康系统,集中治理大操大办,推进移风易俗 省政府信息
推荐新闻
  • ·2月13日-2月18日(正月初
  • ·巴中市中心血站召开2023
  • ·巴中市中心血站召开2023
  • ·向热血英雄致敬——2023
  • ·致全市无偿献血者的新年
  • ·热血赴新年 温暖启
  • ·巴中市召开全市无偿献血
  • ·巴州区妇幼保健院组织无
  • ·巴中市中心血站开展反恐
  • ·献血不良反应是咋回事?
您现在的位置: > 文章中心 > 热点新闻 > 正文
借力“一带一路” 多省市推动中医药走出去
作者:佚名 点击量: 更新时间:2015/12/14 10:28:07
 

新华网北京12月1日电 (晏珊) 由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国际交流与合作分会主办的“首届中医药的国际化论坛”近日在京举行。云南、甘肃、湖南、四川、福建五省市相关专家代表齐聚现场,围炉论医,为中医药国际化道路积极建言献策。

云南:构建湄公河区域传统医药交流网络

云南省是中医药和民族医药大省,具有丰富的中草药资源,素有“植物王国”、“药材之乡”的美誉,药材种植资源居全国之首。与此同时,还有彝族、佤族、藏族等众多少数民族医药。

云南省卫生厅副厅长、云南省中医管理局局长、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国际交流与合作分会副会长郑进表示,推动云南传统医药的发展不仅要“走出去”,实现传统医药与整个湄公河流域其他民族传统医药的互联互通,还要把人才和资源“引进来”,提升传统医药的核心竞争力。

据悉,2006年,泰国清莱皇家大学传弘医药学院与西双版纳州傣医药研究所合作,建立起了首个民族医药交流平台。在此基础上,中国、泰国、缅甸、老挝、柬埔寨、越南6国传统医学学术研究机构共同发起了湄公河次区域传统医药交流会,并分别于2007年、2008年和2010年在泰国和西双版纳召开会议,推动了各地民族医药的创新发展。

作为全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民族医药卫生人才匮乏,是制约云南民族医药发展的另一大障碍。郑进认为,人才队伍建设是民族医药继承创新的关键环节,很多民族医药如傣医,由于找不到相应的医学人才,仍处于未被开发的状态,甚至几近失传。“加大湄公河次区域传统医药合作,不仅可以把稀缺人才从各国‘引进来’,帮助我们培养更多的民族医药继承人才,还可以充分利用东南亚中药资源。”郑进说。

随着中医药产业的发展,国内多种野生中药材濒临灭绝,比如冲蒌,但是在缅甸,老挝这些资源还相当丰富。“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当地的土地、人力资源,开展规模化种植,这对于完善我国中药材分布储量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郑进说。

甘肃:借“一带一路”打造中医外交“黄金带”

甘肃省自古以来就是丝绸之路的咽喉要道和商埠重地,是承东启西、联通南北的枢纽地带和物资集散地,也是中国通向中西亚以及欧洲的重要战略通道。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甘肃不断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将“中医外交”纳入重塑古丝绸之路“黄金通道”的战略中,推动中医药国际化发展。

“甘肃中药材资源丰富、中医药文化深厚,中医药发展基础良好。”甘肃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党组成员、甘肃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甘培尚表示,甘肃还先后被确定为全国唯一中医药综合改革发展试点示范省、陇东南国家中医药养生旅游保健创新区、中乌和中吉中医药合作执行省份、中医药服务贸易试点省,这表明甘肃完全具备了对外开放发展中医药的条件,且优势突出。同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多为发展中国家,医药卫生事业发展滞后,投入不足,中医药简便廉价的特点切合他们的经济发展现状,在这些国家,发展中医药一定有市场。特别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和中国毗邻,双方历史文化、生活习惯和疾病谱较为接近,中医药容易被接受。

近年来,甘肃中医走出国门、建学院、开门诊、传播中医文化,并与乌克兰、吉尔吉斯斯坦、摩尔多瓦、俄罗斯、匈牙利、马达加斯加、韩国等国20多个国家建立了合作关系,除了推广中医药外,还在中医养生旅游、中药材出口、临床研究合作、人才交流、毛发移植、整形美容等方面展开深度合作。甘培尚同时也指出,缺乏复合型中医国际人才仍是制约甘肃中医药国际化发展的一大瓶颈,“语言是推进中医药国际化交流的一大障碍,因此急需培养复合型国际人才”。

湖南:开建海外医院

湖南省位于长江中游江南地区,植物种类多样,群种丰富,是我国中草药资源第二大省区。随着“中医热”的推广,湖南中医国际化发展也在步入“快车道”。

“我省在推进中医药进程中遵从‘三项原则’:第一、择优发展、注重实效;第二、政府牵头,市场导向;第三、弘扬特色,搭建文化交流桥梁。”湖南省中医药管理局国际合作办主任、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国际交流与合作分会副会长陈栋才指出,在海外建立医疗机构是推动中医药国际化的一个重要模式,它既可以充分统筹当地经济、医疗资源,又可以让外国人更好地了解中医。

据了解,湖南中医药大学已携手德国丁克尔斯比尔市开设海外医院中医诊室,以解决当地民众中医治疗养生难题,该诊室拟于2016年建成。此外,湖南省中医药管理局与韩国、巴基斯坦、意大利均签署合作协议,进一步推进中医药国际化进程。

四川:苦练“内功”跻身国际市场

从都江堰的川芎,到双流的川郁金,再到阿坝的川贝母,中江的川丹参,绵阳的川麦冬……四川省素有“中医之乡,中药之库”的美称。

近年来,作为传统中医药大省的四川,全力实施“名药战略”,积极建立中药材繁育和品种培育基地,并着力加强以川产道地药材、大宗药材的规范化种植示范基地建设,使越来越多的道地药材进军国际市场。

“中医药跻身国际市场,还需苦练‘内功’。”四川省中医药大学医院管理会主任钟森表示,中药“一抓一大把,一熬一大锅,一喝一大碗”,中药汤药又黑又苦不仅难以下咽,还服用不方便,很难在国际市场上得到认可和欢迎。大多数中药还没有借助现代科技给病人提供便利,这与我国中医药成果转化率偏低不无关系,大量的中医药临床或基础理论研究与解决临床关键问题脱节。

因此,钟森建议,中医药国际化的发展离不开借助现代科技苦练“内功”,只有先在国内市场做大做强,才有走向世界的底气和实力。

福建:多项举措扶持中医药发展

福建的中医药历史悠久,珍贵药材资源丰富,发展中医药具有独特优势。

“我们要保持和发扬中医药传统优势,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推动中医药事业传承与创新,促进福建中医药事业科学协调发展。”福建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国际交流与合作分会副会长阮诗玮表示,近年来,福建省在深化医改、推进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加强中医药对外交流合作等方面均推出多项举措扶持中医药事业发展。

阮诗玮介绍,第一在推动“三医联动”和医疗服务价格改革中,根据中医院特点实行差别化的财政投入、人事薪酬和绩效考核等政策;发挥中医药在慢性病诊治和康复方面的优势,鼓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成本相对较低、疗效相对较好的中医药诊疗服务,推动实施差别化的医保支付政策,引导患者在基层首诊和康复治疗。

第二,加强县级中医医院标准化建设,推进中医重点专科建设,加强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和妇幼保健机构的中医临床科室和中药房建设,全面提升县级公立医院的中医药综合能力和水平。

第三,加强中医药文化惠民,发挥中医药在闽台交流合作和“一带一路”战略中的区位优势,加强中医药对外交流合作,加快推动中医药走出去。

  • 上一篇文章: 巴中举办卫生计生统计和信息化管理人员培训
  •   
  • 下一篇文章: 跋涉万里,倡导无偿献血“农民献血大王”杨顺德来巴中市宣传无偿献血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后台管理

    主办单位:巴中市中心血站 地址: 巴中市巴州区灵官庙街69号

    联系电话:0827-5269735 5253561 Copyr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传真:0827-5269735 邮编:636000 备案号:蜀ICP备15030913号-1

    网站流量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