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它,接受它,处理它,放下它
作者:佚名 点击量: 更新时间:2013/4/3 16:35:59
台湾圣严法师辞世,无论海峡两岸,僧俗两界,都有人关注和思念。这位取得过博士学位的“学问高僧”,真的是哲人其萎,其言犹存。
我听萧万长先生说过,他碰到了难事,日思夜想,坐卧不宁,就去请教圣严,获“面对它,接受它,处理它,放下它”12字箴言,于是念着、想着,照着去办,心放下了,事也不难了,还竟然成功了。
我便为这12字请教圣严。他说,“任何问题,特别是严重、困扰的问题,逃避没用,总要面对它。对感情的问题,宜用理智处理;对家族的问题,宜用伦理处理;即使发生不得了的大事,也要用时间来化解。如果是无法避免的倒霉事,能处理当然好;不能处理,去面对它、接受它,也就等于是处理。任何事情发生以后,你处理了,就把它给放下。”
果然言简意赅。我请圣严将这12字箴言写成条幅送我。
两年前,我应邀参加台湾法鼓山一个万人大会,特意回赠一条幅,上面有请大陆书法家抄写的这12字,注明:“中华宗教文化交流协会会长叶小文先生求得台湾圣严长老手书佳句,诵之思之,常有所获,每每示人,众皆欢喜,今嘱予书之,回赠法鼓山,共赏共勉,共臻佳境。”我在大会上说:“这12字非常朴素,但蕴涵着佛法‘拿得起、放得下’,总是乐观豁达、总是向上奋进的哲理。这12字是写给萧先生的,也是告诉我们大家的。你看我们这些黑头发黑眼睛黄皮肤的中国人,有那么多的坎坷和磨难,但我们总是能够面对它,接受它,处理它,放下它,没有什么东西能够挡住我们走向共同繁荣、实现民族复兴的步伐!”大家听了都热烈鼓掌。
12字中,“放下它”其实最难。如同炒股,赔本时要他放下,难;赚钱时要他放下,更难。华尔街各大银行比着谁最有本事赚钱,结果泡沫越吹越大,金融衍生品越捣越欢,谁也放不下,终于捣出个金融危机,齐刷刷一起倒下。
人,面对利益放不下,面对生死就更放不下。
圣严却如是说:“其实人死了以后,就在这个世界消失了。过去厚葬的做法并不文明,也不经济,非常浪费。”“我的遗体用薄薄的木板封钉就可以了。火化以后,不设牌位、不立碑、不建坟,也不需要盖一个骨灰塔来占位置”,而是“把骨灰植葬在公园里,骨灰也就变成肥料了”。
记得那次圣严仔细看了我回赠的箴言条幅,意味深长地说,其实,“它”也可写作“他”。
一字之改,天人合一。“它”便是“他”,这令我想起张载的“为天地立心”。因为天地生万物,并无偏私和袒护,如同父母,体现出对人类、对万物的普遍、慈爱、平等之心。立天地之心,就要做到推己及人,能感同身受;物我同一,与环境友好。正如圣严说:“放下了人我是非,宇宙万物原是没有区隔的整体。消灭了敌我意识,一切众生无非彼此扶持的伴侣。”这种“放下”,是更高的境界,向着“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迈步。
2月15日 ,圣严法师的骨灰按他的遗嘱在法鼓山“放下”——植葬。我专程赶去捧一捧泥土。“面对它,接受它,处理它,放下它”,一直在我耳畔回响。
(作者为本报特约评论员、中华宗教文化交流协会会长)
我听萧万长先生说过,他碰到了难事,日思夜想,坐卧不宁,就去请教圣严,获“面对它,接受它,处理它,放下它”12字箴言,于是念着、想着,照着去办,心放下了,事也不难了,还竟然成功了。
我便为这12字请教圣严。他说,“任何问题,特别是严重、困扰的问题,逃避没用,总要面对它。对感情的问题,宜用理智处理;对家族的问题,宜用伦理处理;即使发生不得了的大事,也要用时间来化解。如果是无法避免的倒霉事,能处理当然好;不能处理,去面对它、接受它,也就等于是处理。任何事情发生以后,你处理了,就把它给放下。”
果然言简意赅。我请圣严将这12字箴言写成条幅送我。
两年前,我应邀参加台湾法鼓山一个万人大会,特意回赠一条幅,上面有请大陆书法家抄写的这12字,注明:“中华宗教文化交流协会会长叶小文先生求得台湾圣严长老手书佳句,诵之思之,常有所获,每每示人,众皆欢喜,今嘱予书之,回赠法鼓山,共赏共勉,共臻佳境。”我在大会上说:“这12字非常朴素,但蕴涵着佛法‘拿得起、放得下’,总是乐观豁达、总是向上奋进的哲理。这12字是写给萧先生的,也是告诉我们大家的。你看我们这些黑头发黑眼睛黄皮肤的中国人,有那么多的坎坷和磨难,但我们总是能够面对它,接受它,处理它,放下它,没有什么东西能够挡住我们走向共同繁荣、实现民族复兴的步伐!”大家听了都热烈鼓掌。
12字中,“放下它”其实最难。如同炒股,赔本时要他放下,难;赚钱时要他放下,更难。华尔街各大银行比着谁最有本事赚钱,结果泡沫越吹越大,金融衍生品越捣越欢,谁也放不下,终于捣出个金融危机,齐刷刷一起倒下。
人,面对利益放不下,面对生死就更放不下。
圣严却如是说:“其实人死了以后,就在这个世界消失了。过去厚葬的做法并不文明,也不经济,非常浪费。”“我的遗体用薄薄的木板封钉就可以了。火化以后,不设牌位、不立碑、不建坟,也不需要盖一个骨灰塔来占位置”,而是“把骨灰植葬在公园里,骨灰也就变成肥料了”。
记得那次圣严仔细看了我回赠的箴言条幅,意味深长地说,其实,“它”也可写作“他”。
一字之改,天人合一。“它”便是“他”,这令我想起张载的“为天地立心”。因为天地生万物,并无偏私和袒护,如同父母,体现出对人类、对万物的普遍、慈爱、平等之心。立天地之心,就要做到推己及人,能感同身受;物我同一,与环境友好。正如圣严说:“放下了人我是非,宇宙万物原是没有区隔的整体。消灭了敌我意识,一切众生无非彼此扶持的伴侣。”这种“放下”,是更高的境界,向着“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迈步。
(作者为本报特约评论员、中华宗教文化交流协会会长)